找到相关内容892篇,用时2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参悟佛教(2)

    人生的苦乐,皆由众生的业力所招致。前者是由于众生的,后者是由于个人的别业。所谓业力,也就是过去行为的结果。我人有身、口、意三,这三,可以为恶,亦可以为善。言恶者,意念上的贪欲、嗔恚、邪见;行为...寿经》等4部。吴国译经,始于武昌,盛于建业。支谦专以译经为务,所译典籍广涉大小乘经律,88部,l18卷,现存51部,69卷;康僧会译出《六度集经》9卷等。当时译经,大小乘并举。小乘经典强调禅法,注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3958734.html
  • 浅谈文殊信仰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都是佛的事业。常行修习十善业道,则可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可知,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乃至人与山河大地,莫不息息相关。这便是佛教中“同体与共生”的理念。   4、在...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继承文殊菩萨甚深观[16]法脉的龙树菩萨[17]在其所著的《中论》[18]中亦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如诸法...

    释如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1059208.html
  • 文珠法师著:相对集

    于一种活动,例如家庭、学校、社团、民族,甚至国家和世界,有共同关系的行为名。由于人心理和行为上有各别或共同的动作为原因,势将招致各别或共同的结果。所以个人幸福,世界安宁与否,全由各人特殊业力或...度论》说:“勤苦求财,五家所,若王、若贼、若火、若水、若不肖子用,乃至藏埋亦失。”那末,世间财富,随时都有散失可能,然则今日富贵,安知他日不贫贱?不如及早觉悟,摒弃物欲,开拓精神文明,利用世间财富,...

    文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65859541.html
  • 现代净土宗要义初探──读《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1992年3月)刊登李老师的四则〈法谈摘录〉,其中最后一则是〈皈依弥陀〉,李老师才正式这样说:“面对人类的,渺小无知的我,很欢喜的皈依弥陀。”因此,我们可以认定:李老师到这时才开始投入弥陀的信仰中。  ...了解到今天整个众生的强大,自己好像是‘投一滴于巨壑’、好像‘置一毫于太虚’,根本产生不了什么样的作用,才慢慢感觉到修禅太难太难,才慢慢逐渐地转而劝人念佛,劝人修净土。”(讲义L6:P3)  [6]...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0359929.html
  • 台湾佛教社会运动中的环保与动保问题

    体系、业者与财团的恶势力,对于弱势动物的苦难做了最根本的救济,从而减轻了台湾动物乃至人民的潜在。   四、面临之挑战与限   社会运动原是一种民主政治体制中的正常操作,示威、游行、陈情、抗议……都是...更为自私,许多佛教徒认为畜生恶太重,最好不要靠得太近,免得被「恶业勾牵」,好像恶是「传染病」似的。这完全不是佛法,既违反「自作自受,受」之教义,也违背佛教慈悲护生之伦理精神。   不少佛教徒...

    释传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3560083.html
  • 护生与护心——《护生画集》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严格律己的。为防伤害小虫而将食用水用“滤水囊”滤水,走路时也时时注意脚下唯恐踩死了蚂蚁。可见,弘一等人在通过《护生画集》进行法施的同时,自己也是“解行并进”的。   更重要的是依报作为,净土的形成...打破封建纲常和名教束缚方面同西学有着某种通性的佛教成为进步思想家和革命家借用的理论武器。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人都是基于革命救国的需要而深入研究佛学的。近代佛教的兴盛一开始就与其担负改造人心、匡世...

    王振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3160366.html
  • 明代藕益智旭的儒释圆通思想

    ]、“干戈兵革频兴”、“父母妻孥莫保”[56]。他认为劫浊恶世是人们贪嗔痴慢、杀盗淫欺所招感的,而“朝野无改过之心,缁素争覆辙之践”[57],使时局益发陷溺无救。对此,他深感“同体之痛”,“切肤之...冲突;既可从中显示儒佛基础的同性,又可借此获得广泛的社会同情。而这种诤而无诤,因机施权,正是法华圆教妙智慧的展现。  在《天学初征》[95]和《天学再征》[96]二文中,藕益除了揭露传教士所著《圣像略...

    大 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54960576.html
  • 自利利他论

    之欠缺,或由于我执之私重。今人处于所感之物欲时代,心役于物,情系于欲,对“利”之错会尤深,坚执顺欲为利,逆欲为害;逐物顺遂为利,逐物受阻为害。故不可不返本清源,重申“利”之本义。  《优婆塞戒经》...壹;遗智者可与圣同耳。”[9]此可谓儒释道三家之共识。我国学术之根本尽在于此。六祖惠能尝言:“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推,转加悬远。”[10]阿罗汉和辟支佛尚且如此,何况搏地凡夫?...

    净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34561056.html
  • 信仰与土地——建立缘起性空的佛教深层生态学

      在这里,我们看到众生前世所造善、恶所感得的报身(根身),虽然是“不”的( 因此各个不同) , 但众生报身或(有)根身当中的“扶尘根”6,郄是...存在的事实,来证明众生的肉体──有根身,也是众生的所造。也就是说,众生的肉体——有根身,固然是贮藏在众生阿赖耶识当中的“不共相种”所变现的;但另一方面...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1562313.html
  • 净宗根本经典的选取

    客走他乡。竛竮六道,甘心忍受。曾无一念省觉出离之心。哀哉众生!犹如井底之蛙,不知道天空之辽阔,大海之浩淼。吾人亦复如是,受业力幻身的拘碍,只能认知目前同分的根身器界。对地外文明,乃至法界无量佛刹的...皆结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无有疲厌。则是并法界微尘数佛微尘数众生而念之也。人以为念尽法界微尘之生佛,卒归于弥陀,而不知自性弥陀之一心,本周乎法界。云栖所谓倾华藏海水,入西方一莲华中,曾不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1162468.html